泵的9次校準中心,你都知道嗎?
在現場,發現很多泵的問題在于沒有校準中心,所以,故障的問題并不在于泵的本身。
隨著報警頻率上升,對一些認為已經很好地將泵與驅動裝置對準,在開機前不需要再進行調校的終端用戶進行查詢后了解到,這些用戶一般是直接插上電源,開車。后來,當泵出現代價高昂的問題,向他們指出這是因為對準不良造成的時,終端用戶會問 “為什么不是在出廠前就對準好呢?”
泵在出廠前中心確實是對準的,盡管不是那么準確,但此后驅動電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移位。
所以,我們強烈建議在泵的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調整泵的中心位置7~9次, 其中4次甚至應在開機前完成。在頂尖設施中工作并且所負責的設備高度可靠、故障間隔時間長(MTBF)的旋轉設備專家和工程師對此深表贊同。
本文并不側重于指導用戶逐步完成準確的對中心,因為市面上有很多這類方法,而是側重于告訴并說服人們,首先, 在整個安裝過程中,應該多次校中心;其次,則強調了這樣做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花費時間進行校中心
看一下為什么要進行校中心的所有原因,會發現列表中的因素主要有:縮短機械密封、軸承和聯軸器壽命;泵過早磨損;不可接受的振動;軸故障、噪音、效率低下以及相關的額外功率成本等。
本文對所有這些問題進行了說明, 包括昂貴的非計劃停機時間。所有這些會轉化為相當于總成本的底線。
如果不能正確地將驅動裝置與泵對中心,則需要在擁有和使用已經被縮短了壽命的泵的期間支付更多的費用。市場經常將此問題稱為TCO,也稱為總擁有成本。
市場上也有大量支持文件表明,沒有校準中心的泵需要多耗用7%~10%的電力,有些甚至高于15%。如果水泵能說話,它會說:“現在為我花點錢……否則以后要給我花更多錢。”或者簡而言之:“時間就是金錢?!?/span>
著名的旋轉設備工程師和作者Heinz P.Bloch對泵的可靠性進行了研究,發現它與校中心公差有關(見圖1)。注意,中心校正越精確,裝置運行的時間越長,且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此外,裝置旋轉越快,校準中心所需的精度就越高。請參閱圖2,上面列出了一般指導原則。
泵的9次校中心
當告訴人們應該對泵的中心校準9次時,會看到一些有趣的表情。以下首先介紹一下這9次校中心。
1、第1次校中心:
當泵未出廠之前,通常驅動裝置放在底座上,并進行“粗對準”,以確保最終可以在現場進行精確的校中心。這種情況可能會有例外,主要取決于驅動裝置的類型和大小。粗校準可能只包括邊到邊的調整, 而不涉及垂直方向或角度偏移的校準,因為這些會在現場解決。無論在工廠進行的校準多么精確、設備移動多么仔細,在運輸過程中,中心位置都會發生變化。
第2次校中心:
在現場接收泵和底座并將其初始安放在基礎上時,隨之應進行一次對中心。在灌漿或將管道連接至泵之前,必須進行 對準或檢查,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一步常會錯過,造成高昂代價。
第3次校中心:
在底座灌漿固化后,應再次檢查對中心情況。在對底座進行灌漿的過程中, 底座往往會被彎曲或移動,使對中心出現問題。水泥漿固化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以及一些可能會改變參數設置的膨脹力。
第4次校中心:
底座正確灌漿、驅動裝置對準泵 后,應將管道連接至泵。應注意操作正確,管道連接到泵時,不應改變中心的對準。根據50年的現場經驗,這很容易改變泵的校中心位置,并且給泵帶來不必要的應力。如果必須強行將管道連接到法蘭, 則會產生應力,并可能改變中心的校準。沒有強行連接管道并不意味著沒有給泵增加應力。在操作過程中,熱膨脹和收縮會產生應力。泵內的應力會導致軸承失圓和偏心。
第5次校中心:
在泵運行一段時間(可能幾小時)后,應小心地關閉并重新檢查對中情況,以查看是否有變化,并根據需要進行糾正。驅動裝置是否是渦輪機,或者泵是否在負載下運行,都應予以考慮。
第6次校中心:
可以說第5次和第6次校中心是一樣 的,但應注意的是,當泵送的是熱流體等 特殊情況時,必須和制造商決定流體的泵 送溫度,因為這會根據泵的設計/幾何結構和驅動系統的類型而變化。對于相同溫度的液體,帶感應電機驅動、安裝在中心 線位置的泵與安裝在底部的渦輪驅動泵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第7次校中心:
建議在初次啟動后大約3~5個月, 重新檢查新泵的對中情況,以驗證之前的運行狀況。
第8次校中心:
保養后檢查。對于回抽泵(OH1), 這是至關重要的。在拆卸和重新安裝濕端或回抽后,泵無法進行相同的對準。
第9次校中心:
定期進行校中心。基礎、底座和支撐物,就如你住房的地基會沉降、開裂和移動一樣。作為主動預防性維護, 幾年后重新檢查對中心是一項很好的習慣。如果有良好的可靠性或振動測試程序,可能會有其它可靠的指標告訴你正確的校中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