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潛水泵清除蝦塘污物
工業泵網 海南翁田祥哥,1999年開始養蝦,2007年起在翁田租塘養蝦。2007年,恰逢對蝦行業低迷,養殖戶養殖意愿不強,塘租十分便宜。祥哥認為此時養蝦仍大有奔頭,當即租了32口共100多畝高位池,每畝租金僅1000多元。事實證明祥哥的眼光的確很“毒”。2008年以來,海南塘租大幅上漲,2009年塘租甚至漲至1萬元/畝年。如今雖然已有所回落,但仍然需要4000-5000元/畝年。
除了對市場獨到的預判讓人津津樂道外,祥哥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的養蝦技術。多年來,他養蝦基本沒虧過,無論周圍養殖行業形勢如何變化,他都穩坐釣魚臺。祥哥總結了三點養殖心得:一是老板須親自留在一線,并重酬留住好的工人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二是選用低耗氧微生物,三是自設裝置清除塘中污物。
老板親自呆在養殖一線
祥哥表示,蝦塘水質出現較大的變化,基本都在兩三天內發生,如果老板不能常在養殖場盯著,工人懈怠工作,會錯過最佳的防治時機。他建議,如果老板也懂技術,最好能在一線監管。
“技術監管指揮到位,仍需工人的認真實施才能有效。”祥哥告訴記者,對蝦養殖對實踐經驗和操作要求較高,要想養殖成功,熟練工人必不可少。如果工人流動性大,因為環境不熟悉,即使工人有很好的技術,也會漏過一些細節,容易導致養殖失敗。為了提高養殖工人的積極性,他給予工人較高的利潤提成和工資。每個工人只需管理2-3口蝦塘,每月固定工資1800元,養殖利潤提成視工作時間長短及能力而定,3%-5%不等。“之所以設定這樣的報酬制度,主要是讓工人覺得,在蝦塘工作不是替老板打工,而是在替自己工作。”
“只有把工作人員穩定下來,工作才容易進展順利,養得好、收入高,工人也不愿意出走,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他告訴《農財寶典》記者,養殖場中,有的工人跟著他做了10多年,有的工人一年有20多萬元收入。
養殖后期偏好低耗氧菌
“每年每造蝦每口塘都會有變化,出現的病害也都不一樣,即使上次養殖成功,也不能夠完全照搬上次的養殖方式。”祥哥覺得,要保持水質的穩定,唯有利用微生物分解塘內的有機物,保持蝦塘水質朝有利于對蝦生長的方向發展。
對于多數養殖戶常用的枯草芽孢桿菌,祥哥則較為謹慎。他表示,枯草芽孢桿菌是好氧菌,其繁殖及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氧,而在溶氧不足的情況下,枯草芽孢桿菌所起的作用很小。枯草芽孢桿菌越好,繁殖越快,分解有機物也越快,但耗氧也越多。一些投苗密度高的蝦塘,底部的溶氧往往較低,即使投放了枯草芽孢桿菌,它在塘底也難發揮作用,而且出于趨利的生物本性,枯草芽孢桿菌會選擇溶氧較高的中上層水體生長繁殖,不能起到分解池塘底部殘餌糞便的作用。
“我更喜歡使用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低耗氧菌,尤其是在后期使用量很大。”他表示,這些菌不與蝦爭奪溶氧,同時還會將有害物質轉化成對對蝦十分有利的食物,既能調節水質,又能降低餌料系數,節約成本。
巧用潛水泵清除污物
“池塘有機質過多容易導致氨氮等有害物質偏高,對養蝦不利,必須去除。”祥哥覺得,有害的物質要么通過微生物轉換成有益物質,要么需通過物理的方式排離出塘。“我主要通過塘底排污及表面收集的方式進行物理處理。”
目前所有的高位池都設置有塘底排污管口,祥哥與其他養殖戶不一樣的是表面收集。池塘有機質多的時候,在下風口常會形成一層明膠狀泡沫。許多養殖戶都是選擇用兜網打撈,將泡沫擱置在岸邊。“這種方式有兩個弊端:一是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如果泡沫多,負責打撈的工人將會非常辛苦;二是網兜有網眼,不能將懸浮在表層水面的有機物打撈上來。”祥哥說。
為了收集表面污物,祥哥自設了一套清污裝備:將一個潛水泵懸掛在池塘下風口處,泵的抽水口略低于水面,待下風口泡沫聚集較多時,只需插上電源,一會兒工夫即可將泡沫清理干凈。“工人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巡塘或做別的工作。”
祥哥養蝦賺錢還有一個秘籍,就是在建高位池時,底部鋪設海沙,用高鹽度的水養蝦。“雖然長得慢些,但沙底高鹽度養出來的蝦肉質好、耐運輸,價格也比市場上的蝦貴2元/斤。”祥哥說,海沙還可以為對蝦提供礦物質,天涼時還可以保暖,對養蝦也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