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技術在中國國內市場的運用及發展
熱泵在我國起步較早。50年代,天津大學的一些學者已開始從事熱泵的研究工作。60年代開始在我國暖通空調中應用熱泵。例如,從1963年起原華東建筑設計院與上海冷氣機廠就開始研制熱泵式空調器;1965年上海冰箱廠研制成我國第一臺制熱量為3720kw的CKT-3A熱泵型窗式空調器。1965年天津大學與天津冷氣機廠研制成國內第一臺水冷式熱泵空調機。1966年又與鐵道部四方車輛研究所共同合作進行干線客車的空氣-空氣式熱泵試驗。1966年原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與哈爾濱空調機廠研制成功LHR-20恒溫恒濕熱泵式空調機,首次提出冷凝廢熱用作恒溫恒濕空調機的二次加熱的新流程。但是,由于我國能源價格的特殊性,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熱泵空調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始終很緩慢。直至70年代末期,才又為熱泵空調的發展與應用提供了機遇。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我國暖通空調領域掀起一股熱泵熱。熱泵空調在我國的應用日益廣泛,發展速度很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熱泵空調的學術交流活動十分活躍
1978年至2001年,中國制冷學會第二專業委員會主辦過9屆“全國余熱制冷與熱泵技術學術會議”,今年十月將在杭州舉辦底10屆“全國余熱制冷與熱泵技術學術會議”。1988年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主辦了“熱泵在我國應用與發展問題專家研討會”。自90年代起,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委員會、中國制冷學會第五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各屆“全國暖通空調制冷學術年會”上專門增設“熱泵專題”交流。每屆熱泵學術會上都廣泛地交流了大量的學術論文,這充分反映了我國熱泵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2、積極開展熱泵空調技術的研究工作
(1)熱泵空調技術在我國運用的可行性研究
1986年北京公用事業科學研究所開展了“燃氣吸收式熱泵供熱制冷系統可行性研究“;1988年天津大學熱泵研究所開展了京津地區運用熱泵兼暖空調節能可行性的研究;1988年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開展熱泵在我國應用與發展問題的研究;1992年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調所開展了中、高檔旅館利用熱泵技術節約能源的可行性研究;1991年開始,哈爾濱建筑大學開展了在我國應用電動熱泵站、吸收式熱泵站的可行性研究并進行了閉式環路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和太陽能開式環路水源熱泵空調系統在我國應用的評價;1996年青島建筑工程學院開展了青島東部開發區建設以海水為熱源的大型熱泵站可行性研究。
(2)空氣-空氣小型熱泵試驗裝置的研究
國際上公認的房間熱平衡試驗方法是小型空氣-空氣熱泵性能測試最精確的方法。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于1980年建成國內第一臺標定型房間熱平衡法試驗裝置。空調所于1987年建成國內第一臺平衡型房間熱平衡法試驗裝置。某空調器檢測中心于1986年底建成了由國外全套引進的平衡型房間熱平衡法試驗臺。
建成試驗裝置后,開展了下述各項工作:
①為國家商檢部門標定進口空調器性能,把好質量關;
②為開發空氣-空氣熱泵新產品,對進口熱泵空調器進行詳細的實驗研究;
③標定國產空調器性能;
④我國小型空氣-空氣熱泵除霜問題的研究;⑤我國小型空氣-空氣熱泵供熱季節性能系數的實驗研究;
⑥探索提高標定型房間量熱計的測試精度的技術措施;
⑦開拓房間熱平衡法試驗裝置用途的研究。
(3)熱泵空調的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浙江大學開發了一個風冷熱泵全年性氣候工作的計算機模擬軟件,以此研究了風冷熱泵運行特性。同濟大學等作了直燃型氨-水GAX吸收式熱泵的計算機仿真研究和吸收式熱泵計算機模塊化仿真設計和優化技術的研究。
(4)國內一些研究單位、高校對土壤源熱泵十分感興趣,作了一些實驗研究工作。
重慶建筑大學對垂直布置的U型管換熱器進行了實驗研究哈爾濱建筑大學和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對水平布置的地下盤管換熱器進行實驗研究和計算機數值模擬。3、熱泵空調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產品不斷更新換代早在60年代我國開發了窗式熱泵空調器,80年代初開發了分體式熱泵空調器,質量不斷提高,現已推出變頻控制和模糊控制新技術。近年來,我國又先后開發了整體式風冷熱泵式冷熱水機組、模塊式風冷熱泵冷熱水機組、水源熱泵空調器等。例如,上海實業空調機有限公司研制成RF系列熱泵空調機,采用全新的制冷系統,改進了熱泵融霜、防凍結等功能;上海富田空調冷凍有限公司、廈門國本公司等經過幾年的努力,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基本解決了低溫啟動、融霜等問題。1994年又研制出全電腦控制雙螺桿型空氣源熱泵式冷熱水機組,其性能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上海臺佳機電有限公司的螺桿采用第三代齒形,效率比活塞式壓縮機高15%。合眾-開利30GQ空氣-水熱泵機組采用多臺06E半封閉壓縮機,多回路設計,高效換熱管,低噪聲風機等,并微電腦控制,使機組始終處于最佳運行工況、該廠在1999年推出30HT新型空氣-水熱泵機組。
目前,空氣源熱泵冷熱水機組市場空前繁榮,生產廠家已由1995年的十幾家發展到現在40多家。產品規格齊全,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銷售的機組共有45個品牌,其中國產機組約占25%左右,其余為合資產品、臺資產品和進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