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發明家”的創新夢——記江漢油田江漢采油廠新周采油管理區采油高級技師洪河
2017-07-18
12060
核心提示:從煉油到采油,從青絲到白發,30年創新不止,30年執著追求,他用敏捷的思維,獨具的慧眼,捕捉油田生產管理的創新創效點。
從煉油到采油,從青絲到白發,30年創新不止,30年執著追求,他用敏捷的思維,獨具的慧眼,捕捉油田生產管理的創新創效點。20項國家專利,150余項革新成果,多次問鼎國家、省、部級榮譽,為企業帶來上百萬元效益,被授予“湖北省首席技師”稱號——這就是一個“草根發明家”的成就。他,就是江漢油田江漢采油廠新周采油管理區采油高級技師、共產黨員洪河。
搞創新,就要有啄木鳥的精神
一個人,要想干出點成績,沒股子鉆勁是不行的。凡接觸過洪河的人,無不為他勤學肯鉆的精神所折服。談起這位老“革新迷”,洪河的老友、獲得原江漢石油學院博士后學位的李克華老師頗有感觸:“和老洪認識這么多年,他給我的印象就是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鳥,無論遇到啥難題,不把它啄個透亮,他是不會罷休的。”
1984年初秋,19歲的洪河從江漢油田技校畢業,踏進原石化廠的大門,成為一名操作工。看著高聳的煉塔和復雜的流程、管網,他就像走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感到既新奇又陌生。生性要強的洪河,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技術能手。白天,師傅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細心揣摩師傅的一招一式,認真觀察每座罐、每條管線的顏色和位置,將生產流程熟記于心。晚上,他挑燈夜讀《煉油工藝》、《煉油過程和設備》等書籍,寫下了十幾萬字的讀書筆記,記下了千余個技術數據。1987年,憑著過硬的技術,洪河被原石化廠推薦到江漢石油學院學習,在那里他結識了李克華老師,并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友。
1990年春天,學成歸來的洪河回到了他熟悉的崗位上。不久,一個讓他“初露鋒芒”的機會來了。當時,原石化廠有5臺加熱爐利用乳化渣油“微爆”原理提高渣油燃燒效率,可乳化劑全是臺灣生產,不僅用量大,還很昂貴。能否自行研制一種乳化劑,取代臺灣生產的乳化劑?洪河這個大膽的想法立即得到李克華老師的支持。他在實驗室搞起了研究,選擇十多種乳化劑材料篩選、反復對比試驗。天道酬勤,洪河終于試制出了穩定性最強的乳化劑。經過現場應用,完全可以取代臺灣生產的乳化劑,為廠里節省成本近百萬元。洪河從創新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樂趣,自此迷上了小改小革。那一年他榮獲了原石化廠“技術能手”稱號。很快,“發明家”的美稱便落在了洪河頭上。
每一次革新,都是超越自我的過程
在長達20多年的創新之路上,洪河并非一帆風順,他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挑戰”。
2002年,由于國家政策原因,原石化廠停產關閉,當時已小有名氣的洪河轉崗到坪北,轉行做了一名采油工。如何盡快掌握采油方面的技術,在全新的工作領域中開展技術創新?這對于干了近20年煉油工作的洪河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挑戰。然而,挑戰面前,當時已37歲的洪河半開玩笑地說:“不是說‘油無水不活’么?我的名字里字字都帶水,我就不信把‘油’玩不轉!”
別人眼里看似的一句玩笑話,于洪河而言卻像誓言般牢牢地烙在了心里。那段時間,這個不服輸的老學徒工,書籍隨身帶,知識隨處學,還積極參加經理部、局級采油工技能大賽,鍛煉提高技能水平。轉崗當年,他就獲坪北經理部采油工技能大賽二等獎,2004年到2007年連續奪得采油工技術狀元,2007年獲油田油藏動態分析大賽三等獎。憑著一股勤學肯鉆的精神,轉崗不到3年,洪河就被破格晉升為采油高級工。
“要時刻保持旺盛的斗志,因為挑戰隨時都會降臨。”在洪河看來,發現問題很重要,只要能發現問題,就能在問題里面做文章。只要輪休,他就會背著包跑站點,一邊轉悠、一邊琢磨。時間長了,許多站點的員工都認識了他。
工作中,他發現常見的玻璃管溫度計斷入金屬測溫套管后總是難以取出,有些站點的測溫套管幾乎全被斷入的玻璃管溫度計堵死,造成金屬測溫套管報廢。怎樣解決這個看起來很小、但又讓采油工頭疼的事呢?那段時間,洪河成天泡在站點,反復琢磨,夜不能寐,修改了數十遍設計圖。其中,最難設計的是彈簧式護罩底部的頂針和密封圈。洪河先后6次修改模具尺寸,在經歷了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后,終于設計出防止玻璃管溫度計被撞破、斷落的彈簧護罩,解決了困擾采油一線幾十年的難題,填補了國內外玻璃管溫度計應用領域無有效防護裝置的一個空白,目前已被長慶油田推廣應用。在江漢油田推廣應用“玻璃管彈簧溫度計”這項成果讓洪河捧回了“第三屆全國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和“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金獎”。
為了優化查蠟工序,設計出理想的查蠟工具,洪河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一頭扎進了書籍和圖紙里,反復畫圖、分析、試驗,連吃飯、睡覺、甚至夢里都在搞研究,終于設計發明了油井查蠟管柱,這一發明使油井查蠟時間比過去縮短了一半,而且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被評為“湖北省職工創新創效二等獎”,還獲得了三萬元獎金。
這些年,洪河有時為了一個革新守在電腦前,用電腦制圖畫了又畫,改了又改;有時為了一個零件,他南下北上,找材料、找加工,雖然很辛苦,但是,每當看到自己的成果出來,他就像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欣喜。近年來,他先后負責或參與完成了50多項技術改造及革新成果,創直接經濟效益達500多萬元。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工作中,洪河對向他請教的同事,總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把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和創新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員工。
2012年8月,為了更好地發揮洪河的技術優勢,我廠成立了“洪河創新創效技師工作室”。有了上級的支持,洪河的壓力和責任更大了。他樂此不疲,針對每名成員實際,開展CAD制圖、油水井動態分析等課程培訓,并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徒弟們傳授革新技法、經驗體會,和學員們共同研究革新項目。
2014年,洪河發現采油22隊老一聯合站注水系統通過優化流程,估算年可節約成本3萬余元。“打撈”出這一“金點子”后,他就聯合該站班長、采油高級技師陳斌,聯手優化注水系統的流程。同年10月底,老一站注水系統改造完工,運行1個月就節約電量近2000千瓦時。
洪河還與采油10隊維修班班長、技師沈正軍聯手對采油隊測試槍的接頭、防污油回注系統先后展開了優化改進。測試槍接頭經過改進換新后,測試速度加快了一半以上,污水罐防污油回注控制裝置在采油10隊新86井區站點經過半年的應用后,該井區年污油回注率從原來的14.3%下降到零,還解決了二級沉降罐高度需要頻繁人工觀測的麻煩,減輕了員工的日常操作強度。抽油井《污水罐防污油回注控制裝置》成果獲廠群眾性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洪河工作室創建四年來,開展各類大小型革新150多項,解決各類生產難題100多個。其中,東1-2站熱水循環泵節能改造后,每月節電6000多度;超導熱洗車底水水罐安裝煙道后,全年創效65萬元;自制高壓掃線車,節約成本120萬元。
考慮到技師團隊必須儲備充足的后備力量,洪河認為決不能讓有技術素質的青工掉隊,他決定從開展QC活動入手,幫助青工成就革新夢想。采油10隊“80后”地質技術員田莉宏在洪河的指導和幫助下,針對新溝油區非常規井計量誤差較大的實際,成立QC小組,擬定課題《淺析降低江漢油田新溝非常規井計量方法》,成功將計量誤差從2013年1月的10.6%下降為-2.1%。該課題還在2014年第四期的廠內技術刊物《采油通訊》上刊發。僅2014年,洪河累計為青工開展技能授課720小時,帶領青工11人完成QC成果2個,總計節本創效達35萬元。
工作數十載,洪河始終用行動書寫著一名知識型、技能型人才的責任與情懷。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新周作業區涌現出了湖北省石油石化行業技能大賽采油工狀元艾曉慧、湖北省石油石化行業技能大賽采油工第四名仲銳,江漢油田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電工亞軍嚴杰等一批青年技術人才。
如今,年近50的洪河還有一個“野心”,就是帶領著自己的創新團隊,把每一項革新成果都應用于油田的生產管理。對于這一點,他自信滿滿。
搞創新,就要有啄木鳥的精神
一個人,要想干出點成績,沒股子鉆勁是不行的。凡接觸過洪河的人,無不為他勤學肯鉆的精神所折服。談起這位老“革新迷”,洪河的老友、獲得原江漢石油學院博士后學位的李克華老師頗有感觸:“和老洪認識這么多年,他給我的印象就是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鳥,無論遇到啥難題,不把它啄個透亮,他是不會罷休的。”
1984年初秋,19歲的洪河從江漢油田技校畢業,踏進原石化廠的大門,成為一名操作工。看著高聳的煉塔和復雜的流程、管網,他就像走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感到既新奇又陌生。生性要強的洪河,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技術能手。白天,師傅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細心揣摩師傅的一招一式,認真觀察每座罐、每條管線的顏色和位置,將生產流程熟記于心。晚上,他挑燈夜讀《煉油工藝》、《煉油過程和設備》等書籍,寫下了十幾萬字的讀書筆記,記下了千余個技術數據。1987年,憑著過硬的技術,洪河被原石化廠推薦到江漢石油學院學習,在那里他結識了李克華老師,并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友。
1990年春天,學成歸來的洪河回到了他熟悉的崗位上。不久,一個讓他“初露鋒芒”的機會來了。當時,原石化廠有5臺加熱爐利用乳化渣油“微爆”原理提高渣油燃燒效率,可乳化劑全是臺灣生產,不僅用量大,還很昂貴。能否自行研制一種乳化劑,取代臺灣生產的乳化劑?洪河這個大膽的想法立即得到李克華老師的支持。他在實驗室搞起了研究,選擇十多種乳化劑材料篩選、反復對比試驗。天道酬勤,洪河終于試制出了穩定性最強的乳化劑。經過現場應用,完全可以取代臺灣生產的乳化劑,為廠里節省成本近百萬元。洪河從創新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樂趣,自此迷上了小改小革。那一年他榮獲了原石化廠“技術能手”稱號。很快,“發明家”的美稱便落在了洪河頭上。
每一次革新,都是超越自我的過程
在長達20多年的創新之路上,洪河并非一帆風順,他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挑戰”。
2002年,由于國家政策原因,原石化廠停產關閉,當時已小有名氣的洪河轉崗到坪北,轉行做了一名采油工。如何盡快掌握采油方面的技術,在全新的工作領域中開展技術創新?這對于干了近20年煉油工作的洪河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挑戰。然而,挑戰面前,當時已37歲的洪河半開玩笑地說:“不是說‘油無水不活’么?我的名字里字字都帶水,我就不信把‘油’玩不轉!”
別人眼里看似的一句玩笑話,于洪河而言卻像誓言般牢牢地烙在了心里。那段時間,這個不服輸的老學徒工,書籍隨身帶,知識隨處學,還積極參加經理部、局級采油工技能大賽,鍛煉提高技能水平。轉崗當年,他就獲坪北經理部采油工技能大賽二等獎,2004年到2007年連續奪得采油工技術狀元,2007年獲油田油藏動態分析大賽三等獎。憑著一股勤學肯鉆的精神,轉崗不到3年,洪河就被破格晉升為采油高級工。
“要時刻保持旺盛的斗志,因為挑戰隨時都會降臨。”在洪河看來,發現問題很重要,只要能發現問題,就能在問題里面做文章。只要輪休,他就會背著包跑站點,一邊轉悠、一邊琢磨。時間長了,許多站點的員工都認識了他。
工作中,他發現常見的玻璃管溫度計斷入金屬測溫套管后總是難以取出,有些站點的測溫套管幾乎全被斷入的玻璃管溫度計堵死,造成金屬測溫套管報廢。怎樣解決這個看起來很小、但又讓采油工頭疼的事呢?那段時間,洪河成天泡在站點,反復琢磨,夜不能寐,修改了數十遍設計圖。其中,最難設計的是彈簧式護罩底部的頂針和密封圈。洪河先后6次修改模具尺寸,在經歷了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后,終于設計出防止玻璃管溫度計被撞破、斷落的彈簧護罩,解決了困擾采油一線幾十年的難題,填補了國內外玻璃管溫度計應用領域無有效防護裝置的一個空白,目前已被長慶油田推廣應用。在江漢油田推廣應用“玻璃管彈簧溫度計”這項成果讓洪河捧回了“第三屆全國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和“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金獎”。
為了優化查蠟工序,設計出理想的查蠟工具,洪河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一頭扎進了書籍和圖紙里,反復畫圖、分析、試驗,連吃飯、睡覺、甚至夢里都在搞研究,終于設計發明了油井查蠟管柱,這一發明使油井查蠟時間比過去縮短了一半,而且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被評為“湖北省職工創新創效二等獎”,還獲得了三萬元獎金。
這些年,洪河有時為了一個革新守在電腦前,用電腦制圖畫了又畫,改了又改;有時為了一個零件,他南下北上,找材料、找加工,雖然很辛苦,但是,每當看到自己的成果出來,他就像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欣喜。近年來,他先后負責或參與完成了50多項技術改造及革新成果,創直接經濟效益達500多萬元。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工作中,洪河對向他請教的同事,總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把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和創新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員工。
2012年8月,為了更好地發揮洪河的技術優勢,我廠成立了“洪河創新創效技師工作室”。有了上級的支持,洪河的壓力和責任更大了。他樂此不疲,針對每名成員實際,開展CAD制圖、油水井動態分析等課程培訓,并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徒弟們傳授革新技法、經驗體會,和學員們共同研究革新項目。
2014年,洪河發現采油22隊老一聯合站注水系統通過優化流程,估算年可節約成本3萬余元。“打撈”出這一“金點子”后,他就聯合該站班長、采油高級技師陳斌,聯手優化注水系統的流程。同年10月底,老一站注水系統改造完工,運行1個月就節約電量近2000千瓦時。
洪河還與采油10隊維修班班長、技師沈正軍聯手對采油隊測試槍的接頭、防污油回注系統先后展開了優化改進。測試槍接頭經過改進換新后,測試速度加快了一半以上,污水罐防污油回注控制裝置在采油10隊新86井區站點經過半年的應用后,該井區年污油回注率從原來的14.3%下降到零,還解決了二級沉降罐高度需要頻繁人工觀測的麻煩,減輕了員工的日常操作強度。抽油井《污水罐防污油回注控制裝置》成果獲廠群眾性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洪河工作室創建四年來,開展各類大小型革新150多項,解決各類生產難題100多個。其中,東1-2站熱水循環泵節能改造后,每月節電6000多度;超導熱洗車底水水罐安裝煙道后,全年創效65萬元;自制高壓掃線車,節約成本120萬元。
考慮到技師團隊必須儲備充足的后備力量,洪河認為決不能讓有技術素質的青工掉隊,他決定從開展QC活動入手,幫助青工成就革新夢想。采油10隊“80后”地質技術員田莉宏在洪河的指導和幫助下,針對新溝油區非常規井計量誤差較大的實際,成立QC小組,擬定課題《淺析降低江漢油田新溝非常規井計量方法》,成功將計量誤差從2013年1月的10.6%下降為-2.1%。該課題還在2014年第四期的廠內技術刊物《采油通訊》上刊發。僅2014年,洪河累計為青工開展技能授課720小時,帶領青工11人完成QC成果2個,總計節本創效達35萬元。
工作數十載,洪河始終用行動書寫著一名知識型、技能型人才的責任與情懷。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新周作業區涌現出了湖北省石油石化行業技能大賽采油工狀元艾曉慧、湖北省石油石化行業技能大賽采油工第四名仲銳,江漢油田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電工亞軍嚴杰等一批青年技術人才。
如今,年近50的洪河還有一個“野心”,就是帶領著自己的創新團隊,把每一項革新成果都應用于油田的生產管理。對于這一點,他自信滿滿。
更多>同類泵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