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低于40%的業務不做 重慶水泵廠為何如此牛
工業泵網建廠62年從未虧損,毛利低于40%的業務不做——
如果產值1億元、利潤1000萬元的訂單擺在面前,你接嗎?
"我不接!"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水泵廠)董事長陳晴說,做1億元活兒掙1000萬元,這種事很多企業都會做;而水泵廠想做的是,2000萬產值的活兒,利潤要有1000萬。
2012年,重慶水泵廠的產值不足10億元。這種規模,在全市裝備制造行業里并排不上號。即便如此,重慶水泵廠的員工們仍很固執:不做無效益的規模,拒絕毛利率40%以下的活兒。
陳晴的底氣來自三方面——核心業務獨家經營、不輸于民企的激勵機制、讓跨國公司羨慕的創新團隊。
獨家經營:
保證高額利潤
在軋鋼的過程中,鋼板的表面會迅速形成又硬又脆的氧化層,俗稱"鱗"。如果不除"鱗",就會影響鋼材質量。因此,鋼廠在生產過程中要迅速用高壓水沖刷"鱗"。
高壓水的壓力有多大?"現在最大的,已達到每平方米300多公斤,這相當于在3000多米深海底部的壓力。"陳晴說,整個除"鱗"系統,從設計到交付使用,國內只有重慶水泵廠一家能做。
"在這個領域,不論誰中標,都會找我們。"陳晴說,獨家經營是高利潤的源泉。
前不久,重慶水泵廠為全球排名前三的鋼鐵企業——韓國浦項制鐵提供了整套除"鱗"系統。這也是浦項制鐵第一次使用中國的除"鱗"系統,之前他們一直用的是日本設備。
事實上,重慶水泵廠獨家經營的,還有海洋石油開采和礦石遠程輸送等需要的壓力泵。海洋石油開采所需的壓力泵,國外名牌產品要80萬美金/臺,只能用3個月;重慶水泵廠的產品每臺售價100多萬元人民幣,且一年都不用維修。重慶水泵廠的產品一問世,國內就基本沒有再進口的了。
激勵機制:
快速形成研發能力
重慶水泵廠今年已62歲了。在過去的62年里,重慶水泵廠從未出現過虧損,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在計劃經濟年代,重慶水泵廠一直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曾占據重慶水泵廠銷售收入80%的軍品業務突然歸零,全國水泵行業又迅速集結了幾百家規模以上企業,小富即安的日子一去不返。
1995年陳晴擔任廠長時,企業產值不過3000多萬元。最苦的幾個月,企業賬上總共只有2萬元。"我當時就想,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技術創新。"陳晴明白,對于重慶水泵來說,最關鍵的資源不是硬件,不是資金,而是人才。
要激勵創新,需要分配激勵機制作保障。
陳晴先后實施了技術崗位科員制、基礎研究項目制等改革。"工廠提出研究課題,員工也可提研究課題。只要通過評審,就列入當年的研究項目。按預期完成課題的,課題組就能得到5萬、8萬、10萬、20萬的獎勵。有本事1年做10個10萬的課題,你就能拿100萬。"陳晴說。
基礎研究項目制改革搞了兩三年后,水泵廠就快速產生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系列產品,把國內同行甩在了身后。
此外,重慶水泵廠還制定了專利獎勵機制。2005年開始,廠里提出,只要申報成功的專利應用到產品中,廠里就會根據產品產生的利潤按一定百分比給發明人提成。
"你的專利掙不到錢,你也得不到。掙錢少,你得到的也少。"陳晴說,"這就要求研發人員主動去對接市場,向客戶介紹優點和競爭力,得到用戶認可。"
陳晴以前有一個技術搭檔叫老楊,兩人聯合申報專利時,老楊是專利執筆人,"那時候老楊很拼命,曾經連續38小時在現場調試設備,困了就倒在車間地板上睡會兒。后來他得肝病去世了,但他的專利現在還用在產品中,還在產生利潤。"陳晴說,直到現在,老楊的家屬每年都能來廠里領一筆錢,就是他的專利提成。
如今,重慶水泵廠每年從專利產品中獲得的利潤超過千萬元,擁有各類專利技術近百項,還創出多項業界第一。
創新團隊:通用電氣垂涎三尺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重慶水泵廠就從單一的泵生產廠,變身為擁有整體工藝設計、制作、裝配、安裝、調試的系統集成商。在水泵廠每年的銷售收入中,有50%以上是當期接到訂單、開發設計、生產、交付客戶并獲取利潤的。
這種快速反應能力,讓GE(美國通用電氣)和聯合技術這樣的國際巨頭也望塵莫及。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GE和聯合技術就向水泵廠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建立合資公司。但這都被陳晴婉言謝絕了。
聯合技術年銷售收入數百億美元,大名鼎鼎的"黑鷹"直升機就是該公司旗下產品。它怎會看上銷售收入不足10億元人民幣的重慶水泵廠?
"我的判斷是,他們是想要重慶水泵廠的團隊。他們很難形成這樣一個快速開發、快速應對市場的團隊。"陳晴說。
前不久,陳晴跟隨市長黃奇帆到美國考察,拜訪聯合技術公司總部。
聯合技術公司高層再次提到想與水泵廠合資。"黃市長說,你把你的‘黑鷹’直升機拿到重慶來生產,我就同意重慶水泵廠與你們合作——事實上,聯合技術辦不到的。"陳晴笑道。